家庭

这个班朕是一点都不想上了

朕能荣登大宝,全靠朕那五个短命的哥哥。
托他们的福,朕过上了牛马一样的日子。
3:00 起床洗漱,给太后请安。
4:00 早课。
5:00 御门听政。
7:00 早膳。
8:00 处理政务、批阅奏折。
13:00 午膳。
14:00 骑射、检查皇子学习。
15:00 处理政务。
17:00 自由活动。
19:00 晚课。
20:00 批阅奏折。
23:00 就寝。
这个班,朕是一点都不想上了!
1
3:00 时,门外就有太监开始叫朕起床了。
「皇上,到时辰了。」
烦,听到这声音就烦。
「皇上,到时辰了。」
朕还未睡够。
「皇上,到时辰了。」
第三声后,朕就弹起身,叫三声就得起,这个反应都被刻在骨子里了。
太监宫女们听到声响后,鱼贯而入,为朕洗漱、穿衣。
之后朕就该去永寿宫,给皇额娘请安了。
为何这么早请安?
朕故意的。
其实可以在早朝后请安。
但自从朕被皇额娘推上皇位后,朕就不开心。
可朕又不能说什么,只能拉着皇额娘一起早起,以泄朕的心头之怨。
这个皇帝,朕是一点都不想当的。
朕是先皇第六子,前面有五个哥哥。
想着哥哥们都如此ṱü₎健硕,皇位总不会轮到朕吧。
所以,朕年少时,就立志要成为纵情山水的闲散王爷。
可谁想,哥哥们健硕是健硕,命短是命短,这两者不冲突。
大哥不幸病逝。
二哥雷击身亡。
三哥饮食呛死。
四哥溺水而亡。
五哥熬夜猝死。
总之就是谁当太子谁死。
搞得先皇在五哥死后,就不敢再立太子,准备直接禅位了。
都说立嫡立长,嫡在前长在后。
朕与七弟同岁,也就相差两个时辰,但七弟是皇额娘所生,怎么都应该是七弟继位吧。
可皇额娘看到先皇一生劳碌,又看到太子相继身亡,突然顿悟,觉得性命比皇位重要。
硬是将我推了上去。
「儿臣叩请太后万安。」
皇额娘听见请安声,艰难地睁开眼,应了一声。
接着就是相互问候,尽展母子情深。
最后皇额娘困得不行,催了朕三次后,朕才起身准备去早课。
走之前,朕还贴心提醒皇额娘。
「儿臣,晚上再来请安。」
看到皇额娘跟朕一样不敢怒不敢言,朕甚是愉悦。
2
离开永寿宫,朕没有坐辇,而是步行到养心殿。
是朕爱散步吗?
不是。
朕只是不想那么早去做早课。
自朕 6 岁以来,除去生辰、元旦、中秋、端午、元宵,每日 6:00 就得去上早课。
一次过生辰,先皇问朕想要什么生辰礼。
朕说想要多放一天假。
后来朕的愿望就是快些到 15 岁,可以搬出皇宫自行立府。
那时谁都管不到朕,朕就可以肆无忌惮地逃课了。
早课是《四书五经》《史书》《圣训》《策问》《唐诗》《书画》《孝经》轮番学。
完了还得在帝师们监督下,背两篇《书经》、三篇《孟子》、一篇《大学》、写十六个字。
儿时朕就不解,朕又不用继承大统,让太子哥哥一人学就行了。
朕就是要当个闲散王爷的。
哪有闲散王爷天天苦读的?
但看到哥哥们相继身亡,朕懂了。
以后朕的皇儿们全都 5 岁开始,每日 5:00 上早课。
3
做完早课,已是 5:00。
该去干清门,御门听政了。
为何又是那么早?
朕还是故意的。
先皇一直是夏秋 6:00、冬春 7:00 早朝。
朕继位后,想着体恤群臣。
想改成夏秋 7:00、冬春 8:00,减少早朝次数,有事单独启奏。
毕竟不是谁都住得起皇城边上的房子。
住得远的大臣,0:00 就得起床。
朕怕他们跟五哥一样猝死。
死了就没人给朕干活了,抚恤金、重新选拔,都得花银子。
还是活着好呀。
刚提一嘴,就被群臣跪求三思。
更有甚者,都开始准备死谏了。
俨然一副朕要是改了,朕就不是明君了。
朕还瞥见史官提笔,又想在朕面前讽刺朕了。
那么爱上早朝?
朕让你们上个够。
以后除去元旦,每日 5:00 御门听政。
4
朕坐在干清门内,官员在外头排队,挨个进来启奏。
本来文武百官是一起启奏,但人多容易出事。
但前朝出现过百官群殴,朝堂上手撕奸臣,血溅金銮殿。
人多还容易攀比。
谁的功绩多,谁的文采好。
整个朝堂吵吵闹闹、又臭又长。
最后,太祖受不了,精简汇报官员、规范奏本字数,轮流单独启奏。
太祖英明!
5
最先启奏的是朕的七弟——福亲王。
奏请封地。
眼泪汪汪看着朕没用。
想跑?
不批。
朕当不了闲散王爷,你也别想当,都给朕起来干活!
看他气鼓鼓地走了,估计又要到皇额娘那告朕了。
6
接着户、礼、兵、工部轮流启奏。
户部:国库空虚(没银子了)
礼部:要祭祀了(没银子了)
兵部:要打战了(没银子了)
工部:要修路了(没银子了)
好好好,都说没银子了是吧?
那国库的银子去哪了?
四部尚书都给朕留下,退下去好好想想怎么搞银子,午后养心殿再议。
7
刑部尚书启奏。
啥?
又发明了新刑具?
上个月,你去工部抓人,就是为了搞新刑具?
朕要你搞这个?
朕要的是抓贪官!抄家!上缴国库!
你也给朕留下!
8
吏部尚书启奏。
又是官吏们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
每次看到,朕都不知道,朕怎么有那么多官员。
得想个法子精简一下。
还好今天不是逢五日。
每月逢五,初五、十五、二十五,朕还要御殿视朝,接见藩国使臣、外国使节。
要是这么一下来,朕今晚又要熬夜了。
不过,上次接见外国使节,朕还与他们的国王成了笔友。
那个白毛卷发,带给朕许多西洋玩意,朕就回了些茶叶、瓷器。
9
退朝,换下朝服。
7:00 该吃早膳了。
「传膳——」
太监们摆上 3 张桌子,陈放二十品御膳:果子粥、燕窝八仙面、鸭子三鲜面、羊肉丝、燕窝鸡丝馄饨等。
十几品面点:豆面饽饽、豆面卷子、豆粥等。
看着多,但朕不能全吃,也不能多吃。
全因三哥饮食呛死。
先皇就给朕定下了规矩。
只能走过场,一道最多吃三口,不能显露对哪道菜过分喜爱。
若是多吃一口,那之后一月就都不会上这道菜。
先皇自己倒不受约束,爱吃的吃完了,还可以要求加一道。
还好朕向来不会多吃。
并非朕不贪图口腹之欢。
只是御膳真没多好吃。
这些御膳早就提前做好,煨在火上等候着。
煨了好几个时辰了,能好吃到哪里去?
早就不新鲜了。
那就没有好吃的?
有。
朕爱吃的箱子豆腐。
用豆腐挖成箱子,放进小豆腐块,再填进鸡肉剁成的肉泥,盖上豆腐盖,用浓鸡汤烩煮,那叫一个鲜!
朕实在爱吃。
但每日御膳,上了哪些、朕吃了哪些、吃了几口,皆会记录。
朕进膳时,内心计算频率、次数,还要多吃几口不爱吃的混淆视听。
朕为了吃一口爱吃的箱子豆腐,付出了颇多。
10
8:00 朕回到养心殿,处理政务、批阅奏折。
先皇最勤奋,在位 13 年,批改了 22000 件奏折、190000 件题本。
所以,养心殿挂着的匾额写着「勤政亲贤」。
但朕不行,做到亲笔批复,已是拼尽全力。
所以朕继位后,匾额就换成了「为君难」。
当然,重要的题本、奏本,朕肯定是会认真批复。
奏折就看情况了,有空朕都会回。
可就是总有些奏折,朕不是很想回。
11
3 年 3 月 1 日。
都城织造:恭请圣安。
朕:朕安。气色饮食甚佳。卿勿多挂念。
3 年 4 月 1 日。
都城织造:恭请圣安。
朕:朕安。
3 年 5 月 1 日。
都城织造:恭请圣安。
朕:朕安。又胖些了。
3 年 6 月 1 日。
都城织造:恭请圣安。
朕:朕安。
3 年 7 月 1 日。
都城织造:恭请圣安。
朕:朕安。
3 年 8 月 1 日。
都城织造:恭请圣安。
朕:朕安。
3 年 9 月 1 日。
都城织造:恭请圣安。
朕:朕安。
3 年 9 月 22 日。
都城织造:奏呈晴雨录及米粮价值。
朕:朕安。
3 年 10 月 1 日。
都城织造:恭请圣安。
朕:朕安。

朕给你奏匣不是让你每月给朕请安的啊!
你让朕还写错了一个奏折!
12
5 年 5 月 25 日。
闽浙总督:奏进番子土产芒果等物资。
朕:知道了,此等东西皆无用,不必再送来。
5 年 6 月 23 日。
闽浙总督:奏进番子土产芒果等物资。
朕:知道了,因芒果为一次未见过之物,原想看看,看来甚是无用,再也不用送来了。
5 年 7 月 28 日。
闽浙总督:奏进番子土产芒果等物资。
朕:知道了。
让你别送了还送!
朕看起来是爱吃芒果的样子吗!
皇后吃芒果起了疹子,已经好几日未理朕了!
别送了!

5 年 8 月 15 日。
闽浙总督:奏进武夷山茶叶等物资。
知道了。
怎么不送芒果了?过季了?

13
8 年 3 月 16 日。
浙海巡抚:奏报建德民人李善福拾金不昧。
朕:人心风俗渐有归于醇厚之机,朕深为慰悦,理当褒奖。著赏给米十石、布十疋,赐匾额。
8 年 3 月 25 日。
直隶巡抚:奏报文安县居民卢尚义之妻梁氏拾金不昧。
朕:已有旨意。
8 年 4 月 6 日。
东安布政使:奏报兵丁刘子峰拾金不昧。
朕:已有旨意。
8 年 4 月 11 日。
陕东总督:奏报兵丁刘子峰拾金不昧。
朕:东安布政使已奏,已有旨意。
8 年 4 月 23 日。
云北巡抚:奏报本营兵丁金贵、卖烟小贩拾金不昧。
朕:已有旨意。
8 年 4 月 27 日。
胡建水师提督:奏报农妇拾金不昧。
朕:览。Ṫŭ̀₁

朕就夸了一下,怎么天天上奏拾金不昧?
当朕的匾额是批发的吗?
都来进货吗?
14
批奏折批得朕手疾又犯了,只能换成左手再批。
这时太监来报,说皇后、德妃、容妃、于贵人都来邀朕共进晚膳。
朕当然是去皇后那儿了。
不单单是朕最敬爱皇后,更是因为皇后有小厨房呀。
妃嫔的晚膳能有皇后的好吗?
朕批了几个时辰奏折,总该吃点好的吧。
「备辇,去坤宁宫。」
朕一进门,皇后便叫人传膳。
奶茶、肥鸭豆腐片汤、焖猪肘子、春笋爆炒鸡、猪肉韭菜合子、象牙棋饼小馒头、鹿筋拆肉等。
嗯,皇后果然深知朕的喜好。
选的晚膳,没一个朕爱吃的。
看来皇后又在生朕的闷气了。
芒果那事?
朕是真不知啊。
只是得了稀奇玩意,就都送皇后一份,谁知皇后吃了起疹子。
妃嫔又惹皇后烦心了?
那朕抽空去敲打她们一番。
难道是皇额娘?
最后,看到皇后的大宫女给朕暗示。
哦,原来是到了每月烦闷的日子。
还好不是朕的原因。
15
用完膳,朕将皇后抱在怀中,想为她揉揉腹部。
却被她烦躁地拍开。
像只炸毛的猫。
可朕偏偏就爱在这时招惹她。
只有这时,皇后才会透露出一点本性。
朕甚是喜欢。
午后暖阳,美人在怀,所谓温柔乡,莫过于此吧。
只是美好时光总是短暂。
14:00 该去检查朕的皇儿们功课了。
朕有 12 个皇子,8 个公主。
为什么有这么多?
这还算少的,子嗣也是皇帝必须完成的一个政务。
加上先皇的教训,朕一登基,便被催着生孩子。
皇后一个人生还不够,还得充实后宫。
朕与朝堂大臣第一次冲突,就是选秀。
朕不想选秀,大臣非要朕选秀。
闹得还搬出前朝皇帝做警示。
外敌来犯,御驾亲征,即便大胜而归,保了边境十年太平。
还是被写成了一无是处的昏君,就因没有子嗣,还没人维护。
根本原因在子嗣吗?
还不是你们这些大臣看不惯他,又干不掉他,只能在史书里扭曲事实蛐蛐他!
写也不写真实一点。
写两军交战,三十万人在战场,敌方就死 10 人。
谁能信?
敌方就死 10 人,能十年不敢再犯?
三十万人在战场蹦跶几下,踩踏身亡都不止这数。
写这些,都不怕后世笑掉大牙。
尽给后世学究添乱。
16
朕不想选秀,朕有皇后一人就足以。
不是朕信奉什么一生一世一双人。
是朕看过太多后宫枯萎的女人。
朕的母妃就是其中之一。
母妃是先皇后宫里,最是清冷的一位。
被先皇称赞人淡如菊。
她对先皇压根没一点情谊。
她能不淡吗?
她进宫只为完成家族任务,生下皇子。
她生下朕后,便对朕不管不顾。
还是皇额娘看不下去,把朕要了过来,与七弟一起抚养。
朕懂事后,偷偷去看过母妃。
她死气沉沉,像一具没有魂的躯壳。
看见七年未见的朕也无动于衷。
她对先皇没有情谊,对朕亦是如此。
朕好像就只是借着她的肚皮,来到人世。
仅此而已。
但听近身宫女说,母妃小时候,也是爱热闹的女子。
爱串门,听墙角,爬墙溜出去玩,是一众子女里最闹腾的。
也有个一起长大的未婚夫,但不知为何又退了亲,就被送进了宫。
进宫后,就变成这Ŧû₉样了。
后来,看多了后宫妃嫔,朕才知道。
母妃虽然还活着,却已经死在十六岁进宫的那一天。
皇宫的活死人已经够多了。
没必要再加了。
僵持不下期间,他们求到了皇后那儿。
皇后被逼着素衣脱簪,跪在养心殿前请罪。
他们是知道怎么往朕心窝子上捅的。
看着跪地不起的皇后。
朕最终还是同意选秀了。
朕还存了一些坏心,特意选了一批进谏大臣之女。
那么爱选秀,那就选你们家的掌上明珠们吧。
朕最终也是变成害死母妃的凶手了。
17
几次选秀后,朕的后宫有十五个妃嫔。
但朕真不热衷生孩子。
一天到晚处理政务,到了晚上,朕只想睡觉。
但皇额娘不同意。
说子嗣稀薄,不知道从哪里翻出的野史,非说是祖训。
拉着皇后给朕的后宫排了个班。
十五天一个轮回,每天都要宠幸一个妃子。
朕说没有这样的祖训,都是野史。
皇额娘轻蔑一笑。
「野史正史谁又能真正分得清呢?今儿我就将这些写进敬事房规矩里,你说它后面是不是正史?你要不要听训?忠孝仁义可不仅仅是皇后一人背,你得背得更重、更深。」
皇额娘是报复朕。
朕看她使坏的笑,朕就知道她憋了一肚子坏水。
就是为了报复朕早起给她请安,还不给七弟封地。
但朕能认输?
不可能!
不就是生孩子!
生就生。
过了 2 个月后,朕投降了。
按皇额娘说的祖训,翻了绿头牌后,敬事房的人就会把侍寝妃嫔抬进来侍寝。
一炷香后,妃嫔就又被抬回去。
朕的龙床从此人来人往,却都是过客。
祖训还要妃嫔要从朕脚那头爬上来。
说是皇权不可亵渎,可朕不喜欢。
尤其是在冬日,朕暖和和的身子被刚抬进来的妃嫔冰得差点哆嗦。
每到这时,朕就更加想念皇后。
经过 2 个月的折腾,朕感觉再这么下去,朕即将会失去男人的尊严。
18
朕与皇额娘休战了。
请安推到早朝后。
皇额娘看妃嫔先后有孕,也就放过朕。
可皇后不肯了。
非要让朕继续轮班宠幸,还将自己排除在外。
朕思前想后,没惹皇后吧。
最后才得知,有几个妃嫔,仗着家世又身怀龙种,就开始对皇后不敬。
她们怎么敢?
朕亲封的皇后,皇城上的天,朕一半,皇后一半,谁敢不敬?
朕亲自下旨,降位份、禁足,其父教女无方,扣罚半年俸禄。
却还有愚昧无知之人,叫喊着,帝后自古不合,她才是朕的最爱。
狗屁!
朕会分不清什么是最爱?什么是宠爱?
朕虽不比先皇贤能,但还未窝囊到,连最爱之人都封不了皇后!
惩罚过后,众人退散。
朕盯着皇后,皇后却心虚地别过头。
皇后自从上次脱簪请罪后,总觉得亏欠朕,日日躲着朕。
朕确实有气,明明只要再坚持一下,朕就能赢过他们,不再选秀。
朕虽有气,但只要皇后牵起朕的手,哄一哄,朕立马消气。
可朕总是等不到皇后来哄。
这时,一双小手贴了上来。
「陛下——」
语调似撒娇,又似委屈。
这人,就仗着朕对她的爱,肆无忌惮。
自从上次朕为皇后正名,惩治六宫后,皇后统管六宫就越发顺手。
皇额娘笑朕被利用还不自知。
哼。
朕会不知?
那是朕乐意。
19
14:00 上书房。
看着 20 个皇儿们排排坐着听课。
朕感慨万千,白驹过隙,朕的牛马,不,朕的皇儿们都茁壮成长。
为了以防万一,朕连公主都一起培养。
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女帝也是行的。
朕准备得实在是太全面了。
20 个,朕就不信没一个活不到继承大统。
只是皇子太多,总会有偏爱的。
就像先皇偏爱大哥,皇额娘偏爱七弟。
而朕,则偏爱皇后所出的三皇子、六公主。
朕非圣人,做不到平等疼爱,只能在物质上做到平等。
皇儿们看到朕,都恭恭敬敬地喊着请安。
朕拿起皇子们的功课。
上面写着帝师的批字。
大皇子:用墨太浓。
二皇子:字未端正。
三皇子:记打三板。
四皇子:草率不堪。

朕的皇儿们有那么差吗?
这些字不是写得挺好的吗?
比朕写得要端正许多。
朕刚想为皇儿辩解。
帝师手上的板子,虽然没打在朕的手上,手心却开始隐隐作痛。
想起了朕的帝师,书法天下一绝。
只是教到朕 13 岁时,帝师便奏请告老还乡。
走的时候,朕和哥哥们去送行。
帝师对哥哥们都是叮嘱勤加练习,莫辱师名。
轮到朕时,朕问帝师,有何叮嘱。
帝师想了许久,带着恳求,叮嘱朕:
莫要告诉他人,朕师从何人。
行吧。
只是那天后,朕不服气地练习三日。
最终,朕知道了一个道理。
勤能补拙,都是扯淡。
但朕从不苛待自己,既然朕的天赋不在于此,那尽力装得像个文人就行了。
20
朕待皇子亦如此。
除了必学之课,其他就看着学,莫要强求那些没有的东西。
多学一些,当不了皇帝后,以后能有干嘛的出路。
文学有天赋,就往学士培养,以后教书育人。
武学有天赋,就往将士培养,以后保家卫国。
啥都不行的,就往道士培养,以后修身养性。
有点事情做,省得没事到处添乱。
反正不管谁继位,都有大臣辅佐,总归亡不了国的。
只是帝师们对朕的教学理念并不认同。
又是闹上朝堂。
行,朕让你们教。
你们看看,这不也没有教出啥来呀!
看朕干嘛?
皇子们学问一般,能怪朕?
朕平时能见皇子几面?
要不是胸口有木牌,朕都不知道他们是老七还是老八。
皇子们平时见得最多的,可是你们这群帝师啊!
你说血脉天赋?
皇子们的生母,各个都是你们层层筛选上来的。
尤其是四皇子,生母可是京城第一才女。
还不是被你们教的,字都写得草率不堪吗?
怎么?
你们敢说,是天家血脉不行?
朕宽宏大量,也知自己几斤几两,朕让你们说。
可朕最终继位,也是你们的过错呀。
皇位是你们干不过皇额娘,把我推上去的。
要是你们努力点,推个满意的皇子上去不就行了。
所以嘛,横看竖看,怎么着,都是你们的过错呀。
朕拍拍为首的帝师的肩膀。
食君之禄,就要忠君之事,担君之忧,你们得加油啊!
帝师们瞬间跪了一排。
朕让他们起身后,又鼓励一番后,叮嘱皇子们「须听话,勿淘气。」
在一声声「谨遵父皇教诲」之中,扬长而去。
21
15:00 养心殿。
朕继续批着没批完的奏折。
想起还要处理四部事宜,便叫人传唤。
未见人影,便听到哭嚎声。
户部尚书一进来便跪着哭起来。
「陛下,没银子了。」
让他去搞点银子。
「陛下,微臣无能,欠款难追。」
再问,就要以死明志。
朕年轻时就着了他的道。
被他这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招式唬住。
用私库补了几次国库窟窿。
那几年,朕和皇后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膳食全是绿的,大半月没见到荤腥。
见朕不理会他,户部尚书擦了擦不存在的眼泪,麻利地站了起来,不再做声。
呸,为了掏朕私库里的银子,连脸面都不要了。
礼部、兵部、工部、刑部尚书都到齐了。
那朕就好好算算,国库的银子都去哪里了。
为了朕的私库安全,朕都学会了算账。
朕掏出金算盘。
啪啪啪——
去年全年的税银,共为四千三百五十六万七千两。
去年各部报上来的账单,共耗银三千八百二十万两。
收支两抵,去年还有五百三十六万七千两。
今年年初各项开支预算为四千零二十一万两。
各项开支也在预算内,税银也正常。
怎么会国库空虚?
朕继位后,所有开销都均用私库,从未动用国库。
别想把这锅盖朕头上。
「国库的银子去哪了?」
算盘啪啪啪声一停,尚书们又跪在一排。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户部尚书擦了擦汗,回奏:
「宗人府还有五百万两欠款,未能追回。要是能追回……」
好嘛,搞那么多,就像要朕出头是吧。
宗人府里什么人?
都是皇室宗族,跟历代皇帝都沾亲带故,就连先皇都不敢轻举妄动。
但朕不一样。
朕无所畏惧,有本事把朕从这个皇位赶下来,赶下来朕还能说声谢谢他。
就让兵部带兵去宗人府,气势搞大一点。
追回的欠款先给你们当兵饷。
你们追回多少,算多少。
兵部尚书顿时喜笑颜开,拉着户部就想立马开干。
礼部尚书出声。
「陛下,已经多年未祭祀了,怕是……先祖怪罪……」
先祖怪罪啥?
国库空虚,先祖如此贤明,怎会怪朕?
你敢说,先祖不贤?
少搞这些虚头巴脑,朕不信!
要是真有神明、先祖,会让朕继位?
别以为朕不知道,你搞祭祀就是想跟那西洋教打擂台。
别想将朕的银子花在这种地方。
你要是能搞出赚银子的祭祀,不用你说,朕私库银子任你拿!
工部尚书一听,冒了头。
「陛下,那路还修吗?要是修好这路,税收可增一倍呀!」
少给朕画大饼。
还差多少?
「回陛下,还差三百万两。」
朕让你们想了几个时辰了,有想出赚银子的办法了吗?
别跟朕说征税,再提朕就降你们俸禄。
可这路还是要修的。
唉。
朕的银子啊。
就从朕的私库里先掏一百万两给工部吧。
工部正要谢恩时,朕丢给他一张借条,要他画押。
是借。
给朕打个借条,3 月内还上。
怎么的,还想白拿?
「陛下,内府、外府均为一体,或从地方之便……」
做你的春秋大梦!
朕的银子,都是朕的银子,别想不还!
朕贴上的私房钱还少吗?
一个个就知道打朕私房钱的主意。
从前的账,朕可一笔一款都记了下来。
现在都给朕画押。
什么,之前不是你负责的?
朕管你谁负责,朕只认六部,不认人。
谁是当今尚书,谁就给朕还银子。
不然,就去刑部走一趟。
怎么,想一死百了?
你们从前写昏君录,那朕就弄个佞臣传。
谁欠债不还,朕就说你贪污国库,就写进佞臣传。
让你们几代翻不了身。
朕不怕当昏君,你们敢当佞臣吗?
22
尚书们领着借条,灰溜溜地退了下去。
17:00 终于到了朕的休息时间。
朕有点困了,但朕不能睡。
这是一天仅有的玩乐时间。
朕约了皇后去看戏。
本来朕想跟皇后两人看的,可后宫妃嫔日子枯燥无味。
看戏是后宫为数不多的活动,一年也就搞个 6、7 次。
要是不带上她们,把人闷疯了,指不定会闹出什么事情。
所以每次看戏,后宫妃嫔都参加,搞得颇为隆重。
罢了罢了。
趁这个时候,大赏后宫吧。
瞧德妃和四皇子,饿得连那芒果都吃完了。
后宫除了皇后,也就四妃伙食好一些。
朕跟皇后,只能没事搞点由头赐菜,改善下她们的伙食。
顺带将朕这几日写的诗、画的画也送了出去。
后宫妃嫔都甚爱朕的诗画,尤其是德妃,每次朕过去,都能看到它们被呵护如新一般,挂在墙上。
还叫朕再给几幅。
朕日理万机还要抽空给她们写诗作画,累但乐此不疲。
只有皇后,收到字画,都是叫人收起来,并回赠朕一本《名诗三百首》。
意思是朕的诗与之媲美?
皇后谬赞了,朕的诗,哪能算上名诗呢。
也就数量上比得过吧。
于是,朕写诗写得更勤了。
23
这戏咿呀咿呀地唱个不停。
无趣得很。
朕想跟皇后拉个小手,讲个悄悄话。
却发现皇后和妃嫔们都看得入神。
也是,她们没看过真正有趣的。
朕看过。
朕 8 岁时,跟着先皇下过江南。
江南行宫比皇宫大很多,宽敞明亮。
朕最爱跑行宫后山玩。
爬上山顶,那有一望无际的碧海蓝天。
一次刚上山顶,就开始下起了瓢泼大雨。
朕找了个山洞,等雨停已经是午后了。
回到行宫,却发现,人去楼空。
留守的护卫说,皇额娘突发恶疾,一群人连忙起身回宫了。
只是把朕忘了。
能想起朕的,也就只有皇额娘了。
但皇额娘生病,七弟年龄还小,慌乱中没人记起朕,也算正常。
朕也Ṭṻ⁽就只失落一会儿。
接着就谎称朕是被留下来养病的,要他们好好伺候。
行宫众人当然不信,立马叫人跟上回宫的队伍,去询问。
只是层层汇报下来,怕是要十天半个月。
这点时间也够朕游玩一番了。
朕虽不受宠,但总归是个皇子。
身份贵重,行宫众人不敢怠慢。
朕开始装腔作势起来,让他们带着朕游遍江南。
朕看见了从前背的诗里描述的景色。
苏堤春晓ťṻ⁼,柳絮飘飘,朕看到了春来江水绿如蓝。
晨光熹微,烟波江上,朕看到了轻舟已过万重山。
大街小巷,人声鼎沸,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
茶楼酒肆,笑语盈盈,宾客满座。
戏台上,锣鼓喧天,戏曲声声。
河边码头,船只往来如梭,还有只乌云盖雪的小猫在偷鱼,吃得津津有味。
朕也在偷吃,金灿灿的油条、香喷喷的生煎包、滑嫩的豆腐花……
每一口都让朕回味无穷。
可朕也就享受了八日,就被皇额娘抓了回去。
皇子丢失,闻所未闻。
先皇震怒,照看朕的宫女、太监都被处死,连行宫的人也一并遭了殃。
朕求先皇放过他们。
先皇却说是朕害死他们的。
朕从那次后,就不再盼望着先皇的关注。
也不像哥哥们一样,盯着皇位。
朕只想快点长大,去当个闲散王爷。
封地都想好了,就要扬州。
要是不行,那沿海地区都行。
回宫之后,朕求了皇额娘许久,才养了只小猫。
也是只乌云盖雪的猫。
朕给它吃新鲜的小鱼。
它闻了闻,便将鱼埋了埋。
原来,宫墙里的小猫,不爱吃鱼呀。
24
戏看得差不多了,朕悄悄跟皇后说。
朕这几年,在私库里攒了些银子,孩子也大了,可以试着亲政了。
明年咱们就可以去江南游玩一番了。
皇后脸上掠过一丝惊喜,眼睛闪烁着光。
朕许久未见皇后如此高兴了。
就在这时,太监慌张地跑过来跪着请罪。
皇额娘病了。
又是突发恶疾。
只是皇额娘老了,身体已大不如前。
御医们也不敢下重药,只能一碗一碗药吊着皇额娘一口气。
折腾着她不行,一气之下,不肯再吃药了。
朕跪在床前,求着皇额娘喝药。
「不喝了,我也活够了,是时候入土了。」
「皇额娘别说气话啦,快喝药吧。」
朕又将七弟召进宫,日夜陪着皇额娘。
七弟被皇额娘宠得,不惑之年却还像个没长大的孩子。
遇事也只会跟小时候一样,抱着朕哭。
「哥,怎么办,皇额娘…呜呜呜…」
好了好了,别把你鼻涕蹭朕龙袍上啊!
也不知道福王妃怎么受得了你。
七弟暂住宫里后,皇额娘慢慢开始继续喝药。
只是,病来如山倒。
最终还是没有好转。
七弟在屋外哭得不省人事。
朕在最后,问了皇额娘。
是真的听信鬼神之力,觉得性命重要,才不让七弟继位的吗?
皇额娘笑了。
「皇权让人扭曲,我看着长大的皇子们,一个个变得面目全非。
「只有你,心思一直通透。
「别人都说你愚钝,但我知道,你才不是。
「你自小就知道,怎么在皇宫里生存。
「老七被我溺爱,不堪大任,只能委屈你了。
「我自问从未亏待你,只有这件事,委屈你了。
「但你这人,总不肯吃亏。
「我好不容易熬成太后,居然被你拉着早起好几年。」
「好了,我死后,就不跟先皇合葬了,三个人怪挤的。」
皇额娘是先皇的第二任皇后。
先皇只爱早逝的先皇后,对皇额娘不冷不淡。
不像帝后,倒像君臣。
君臣之间,诸多猜忌。
先皇最疼爱的大哥去世后,第一个怀疑的便是皇额娘,两人大吵了一架。
那段时间,先皇总是对七弟无故责罚。
七弟会躲起来哭,而朕就在旁边等他哭完。
哭完朕就会把鱼干给他抱。
鱼干是朕养的猫。
他抱起鱼干,对着鱼干的肚子一顿猛擦。
朕看得出哭过吗?
朕看不出。
他这才开心起来,拉着朕的手,去找皇额娘。
朕的七弟,向来是个傻的。
皇宫上下,哪里没人。
他哭得那么大声。
也不知道换个远一点的地方。
皇额娘每次都眼眶红红的,还要故作开心,问今日学的怎样。
也就七弟看不出,扑在皇额娘怀中撒娇,说父皇今日夸他了。
皇额娘将七弟教得如此赤忱,怎么会是当皇帝的料?
先皇不瞎,只是不爱。
25
皇额娘去世后,朕辍朝五日,守孝三年。
之前吵着要去封地的七弟,守在皇陵,赖着不肯走。
半年后,朕将扬州赐给他做封地。
朕催了数日,三个月后他才不情不愿动身。
跪谢后没多久,远处就传来嚎哭声。
还是跟小时候一样,哭也不知道走远点哭。
甚是刺耳。
这时,手绢为朕擦了擦眼睛。
是皇后。
朕握住皇后的手,靠在皇后怀中。
这半年辛苦皇后了。
皇额娘走后,后宫之事全交给她了。
朕答应的下江南,也得推迟 3 年。
朕难受,皇后更难受。
难受归难受,晚课还是要做的。
已经是 19:00 了。
晚课主要是做佛事。
朕以前不信神佛,但年纪大了,太累了。
朕已经是一人之上,求己不成,只能求求神佛了。
继位也快二十年了,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啊。
佛祖保佑,来个好皇儿来继位吧。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吵闹声。
御前侍卫上前禀奏。
四皇子造反了。
26
朕气得差点砸了这佛像。
老四就带着百来人围了养心殿。
不到半柱香就被朕的御前侍卫干翻。
如此草率地逼宫造反?
到底是想逼宫还是想自杀?
老四跪在朕面前,一脸愤恨。
朕痛心疾首。
朕的老四,小时候明明是最乖最听话。
朕唯一不喜的就是他爱吃芒果,吃得小手通黄。
怎么好好的皇子,就长歪了。
想当皇帝,早说啊!
朕会拦着你吗!
朕天天就盼着有个皇子能自告奋勇。
但不是你这种方式!
你有什么不满,你要造反?
你造反也不好好造!
这种造反就是给朕添堵,给世人耻笑!
后世又该说朕的正史看起来像野史了!
「父皇从未亏待过儿臣,只是父皇从未爱过儿臣。」
「父皇和三哥、皇额娘,三人才是一家人。」
「可儿臣呢?母妃呢?算父皇的什么?」
「每年中秋,您都跟皇额娘坐一起,母妃坐在下面,望着您。」
「您却从不看母妃一眼。」
「您眼里只有皇额娘。」
这就你造反的理由?
愚昧至极!
「你造反就是要朕看你母妃,中秋跟你母妃坐一桌吗?」
「朕真想把你丢进刑部,敲开你的脑子,看里面装的都是什么!」
朕未爱过你?
「朕虽说有所偏爱,但从不亏待皇子。」
「你们每个人的喜欢、生辰朕都记得清楚。」
每年生辰都会给你们准备最爱的生辰礼物。
朕年少时,可从未得到过。
朕对你们都是当年少的自己来养!
听着朕的控诉,老四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可是……可是……母妃实在太痛苦了,儿臣想让母妃开心,母妃只叫儿臣继承大统,儿臣……儿臣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做才好……啊啊啊啊啊啊」
27
德妃被押了进来。
一进来就开始讽刺朕。
「陛下可以杀兄弑父,荣登大宝。我儿为何不行?」
污蔑!
朕会为了这皇位干出这等丧尽天良的事?
大哥死时,朕才 9 岁,9 岁朕都还在玩泥巴!
这也能算在朕头上!
到底是谁编排朕!
被朕发现,诛九族!
朕被逼上皇位已经够憋屈了!
怕背上骂名,勤勤恳恳地干了二十年。
到最后还要被编排成谋求皇位,杀兄弑父?
奇耻大辱!
你母子俩造什么反?
把朕气死不是更好!
直接继位啊!
德妃你又有什么不满?
进宫前,朕有清楚告诉你们每个人。
朕只爱皇后,不想耽Ťũ̂₂误你们,你们要是非自愿进宫,现在就可以走,朕会保你们平安。
是你一定要留下来的。
你要皇子,朕给你皇子。
你要地位,朕给你四妃之首。
皇后也器重你,常叫你一起协理六宫。
你有什么不满?
你别说,你真的就想要朕爱你?
你别忘了,你入宫跟朕说的话!
德妃笑了,笑得凄凉、苦涩又无奈。
「对,我是说我入宫不求爱,只求权。」
「可人就是不会满足的啊。」
「总会去奢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
「即便是自己之前弃之如敝屣的东西。」
「都说帝王无情。」
「可你偏偏让我看到真情。」
「你日日与皇后厮混,而我们这群妃嫔,即便是见到你,也要听你念叨着皇后。」
「这四方宫,就像一座座枯井,我日夜守着这枯井,没有半点人气。」
「要是大家都一样,那就没关系啊。」
「可为什么!」
「皇后她不是枯井!!」
「是因为皇后爱你吗?」
「我可以比皇后更爱你!」
「爱你爱到,你那酸臭无比的诗画都供为珍宝!」
「十八年了,是条狗都该被我喂熟了吧?」
「你却还是看都不看我一眼!」
「我怨、我恨、我嫉妒!」
德妃才情最是出色,骂人也挑最伤人的骂。
朕的诗,怎么就酸臭无比了?
歹毒!
歹毒至极!
拖出去!
德妃还在叫嚣着。
「你要不都爱!要不都别爱!」
「你为什么要偏爱!」
「为什么偏爱的不是我!」
「你以为皇后爱你吗?」
「她不爱你!」
「她在你登基那天就想跑!」
「她是被绑回宫的!」
28
朕坐在养心殿门槛上。
捂住脸。
这都是什么破事啊。
朕要将之前赠给德妃的诗画全都要回来,一个不留。
皇后不知什么时候来的。
坐在朕旁边,她将头靠在朕肩膀上,静静地陪着朕。
朕与皇后,少年夫妻,伉俪情深,情投意合。
朕不想当皇帝,她不想当皇后。
皇后的家世,能选的就只有皇子们。
于是她选来选去,最后选了朕这个,看起来最不可能当皇帝的皇子。
她眼光是好的,运气是差的。
大婚后第 3 天,朕就被推上皇位。
那时朕跟皇后,都准备收拾行囊,去江南游玩一番。
皇后每每想起,就悔恨的拍朕大腿,说「就不该拖延!」
从那之后,皇后行事都是雷厉风行,速战速决,朕深感佩服。
其实,皇后那时是准备跑的。
知女莫若父,她父亲把她拦了下来。
侯府众人都跪在她面前,求她留下。
说侯府几千条人命、荣誉都担在她身上,她不能走。
等她被送进皇宫,看见朕孤身一人跪坐在养心殿。
又看见朕飞奔将她抱在怀中痛哭,说对不起她。
她叹了口气,留了下来,与朕一起抱头痛哭。
朕和皇后都是肿着眼睛,走完登基大典的。
多年后,朕才得知此事,勃然大怒!
侯府竟如此欺她!
她跑了,朕会怪她?
朕只会担心她路途安危、银两是否充足。
朕只会盼着她能带着朕的那份,快活肆意地活着。
那群人为了自己的脸面,把忠孝仁义压在她身上,压得她喘不过气。
朕想放她走,但她却不肯走了。
她牵着朕的手,挠了挠朕的手心。
「宫里一个人太冷清了,臣妾陪陛下吧。」
皇后什么都好,要是再自私一点就更好了。
29
坐了许久,朕才出声。
朕跟皇后说,德妃疯了。
京城第一才女,入宫十八年后,疯了。
她说知道了。
默契地互相叹了一口气。
唉。
扶朕起来吧。
坐得朕,腿都麻了。
老四、德妃最终被朕流放岭南。
无召不可回京。
呆岭南吃你们的芒果去吧。
气死朕了。
搞了这出,现在各个皇子都以为朕内定皇后所出的老三。
都不敢做皇帝了,开始摆烂了。
政务也不替朕分担了。
一群人终日讨论着要哪块封地。
最后,只能老三承受所有。
开始被当成储君,课业加倍。
每日都能听到老三跑到皇后那儿哭闹。
见到朕就撅着嘴,哭唧唧地看着朕。
没用。
你七皇叔也是这样看朕看了十几年,你看朕心软了没?
反正,皇位就是要个人继承。
你要是能找到其他皇子愿意继承,也行。
等你找得到再说。
给朕滚回去背书!
别再烦朕的皇后了!
经过德妃一闹,这几年皇后的身体越来越差了。
本来今年是要去下江南的,都因皇后身体不适推迟了。
朕最近总是心慌,总怕一醒来,皇后就没了。
便越发地粘着皇后。
批阅奏折也搬到了皇后宫里。
20:00 朕批阅奏折,皇后在一旁躺着看书。
边看,边听朕骂这些大臣。
30
21 年 3 月 11 日。
都城织造:奏闻普陀山法雨寺主持圆寂。
朕:知道了。
22 年 5 月 2 日。
都城织造:奏闻仇兆鳌病故。
朕:知道了。
这些人是死是活跟朕有何关系?
别跟朕说死了,朕年纪大了,不喜欢听这个了。
皇后骂朕越老忌讳越多。

25 年 6 月 28 日。
汉阳巡抚:奏报汉阳等地六月中旬得雨尺寸。
朕:已有旨意。
25 年 7 月 7 日。
汉阳巡抚:奏报汉阳等地六月下旬得雨尺寸。
朕:已有旨意。
25 年 7 月 20 日。
汉阳巡抚:奏报汉阳等地七月上旬得雨尺寸。
朕:已有旨意。
25 年 8 月 5 日。
汉阳巡抚:奏报汉阳等地七月下旬得雨尺寸。
朕:已有旨意。
25 年 9 月 4 日。
汉阳巡抚:奏报汉阳等地八月下旬得雨尺寸。
朕:雨折子太多了,已有旨意。
知道了,你汉阳每月大雨,都有洪灾了。
工部又讹了朕私库一百万两去救灾了。
朕的私库啊!
皇后笑着说,好了好了,没多少,反正都是借的,会回来的。

30 年 6 月 23 日。
四皇子:奏进土产芒果等物资。
朕:闽浙总督奏报说你抢了他的贡品。朕不爱吃这个,别给朕进贡了。
30 年 12 月 10 日。
四皇子:恭请圣安。儿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朕:那就别讲。
31 年 1 月 3 日。
四皇子:恭请圣安。儿臣惶恐,母妃要与父皇和离。
朕:准,就称德妃病故,随她去吧。
皇后你看,这母子真会折腾人。
皇后笑了笑,没说话。

35 年 9 月 23 日。
直隶巡抚:奏请赴京叩贺万寿圣节。
朕:不必上本。
35 年 10 月 5 日。
直隶巡抚:奏请十月十六日赴京祝寿。
朕:不必来。
别来!别以为朕不知道你就想公费游玩!
还给朕贺寿?
朕都快入土了,你说是吧,皇后?
无人应答。
朕才惊觉,皇后已过世 2 年。
31
德妃说皇后不是枯井。
那是她没见过皇后之前的样子。
之前皇后,活泼好动。
特别爱骂人。
每次进宫,都会将哥哥们骂哭。
只有朕不会哭。
因为她说什么,朕都觉得说得对。
毕竟,她帮过朕。
一次七弟生病,没来上书房。
哥哥们课后就开始捉弄朕。
嬉笑间,不知谁将茶水打翻,弄湿了朕的裤裆。
哥哥们顿时大笑。
突然闯进一人,将一杯杯茶水都泼在哥哥们的裤裆上。
边泼边骂,就知道欺负人,羞不羞。
皇后是侯府独女,先皇器重。
哥哥们不敢对她怎样。
再加上,捉弄朕也不好摆在台面上。
一群人,等着太监拿干净衣服,只能坐在太阳底下晒裤裆。
朕挨着她,闻到了甜甜的奶香味。
是奶茶的味道。
朕虽不爱喝,之后却爱闻奶茶味了。
当日见驾时,她还跟先皇说了这事。
之后哥哥们就再也没有捉弄过朕了。
从那之后,朕就会时不时关注她。
她就像一束光,与皇额娘、七弟一起照亮了朕的童年。
到了她可以说亲时,朕第一次求了皇额娘。
在皇额娘的帮助下,朕让她爱看的话本、戏文,都加上了深宫怨事。
主打个,进宫就会变得不幸。
然后再托人散播,六皇子最不可能继位。
就这样,她选了朕。
那天朕开心地绕了皇宫跑了几圈。
只是天意弄人。
最终,她还是进宫了。
朕是真觉得对不住她。
也不敢告诉她。
怕她怨朕。
皇后的弥留之际,朕才敢说出来。
怕不说,再也没有机会了。
皇后骂朕混蛋。
又骂朕自以为是。
她怎么可能看话本、戏文就害怕进宫了呢?
让朕少自作多情了。
她选朕是她自己的选择,没有谁能影响她。
朕感动地抱住了她。
32
只是皇后又开始说了起来。
「其实我想过,皇子们大多命短,你会不会也是。那我还是可以做个寡妇,偷偷溜出去,没想到你命那么硬。」
够了,皇后。
在感动的时候,就不要说这种话了。
朕的眼泪都快被你憋回去了。
但皇后没有搭理朕,继续说着。
「你总说我要是自私一点就好,其实我自私得很。
「我不喜欢当皇后,但你要是让别人当,我又会不开心。」
「我不想你去妃嫔那,更不想管后宫。」
「一群女人叽叽喳喳吵着要你宠爱,烦死了。」
「你文武皆废,有啥好,陪你还不如陪我打打牌。」
「之前你说放我出宫,要是我知道你是真心的,不是唬我试探我,我肯定是答应的。」
「我厌烦这里的一切,但又不敢跑了。」
「当知道这次病的严重,我就不想治了,只要不痛,死了就解脱了,终于可以离开这里了。」
皇后现在是破罐子破摔,把藏在心里的话一股脑地说出来了。
说得,让朕心里难受。
「你……是不是也不喜欢我……」
皇后给了Ṱûₒ朕一个白眼。
「不喜欢,谁叫你害我当皇后的呢?我运气一直挺好的,就是遇到你开始倒霉了。」
这能怪朕吗?
朕委屈,从未如此委屈过。
「那你还跟我葬一起吗……」
「我死了你还要烦我吗?」
那朕打造的皇陵岂不是死后一个人住了?
生前常不能同寝,死后还不能同穴。
想想更委屈了。
皇后看朕都开始掉眼泪了,心软了。
「罢了,你想葬一起就一起吧。」
「瞧你那德行,亏你还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帝,快五十的人了,还哭成这样。真难看。」
朕不服气。
「那你呢!装了三十多年的贤良淑德,怎么今天就不装了?你看,你不装后,现在说话都中气十足!你要是早放下这架子,没准都能活得比我久!」
「都要死了,我还管那么多?我的祭文给我写好一点,别给我写你那些酸诗, 你不行就换个人写, 我要那种能名留千古的。」
不行, 朕就是要给皇后写诗!
待到最后, 皇后最后一次抓住朕的手,挠了挠朕的手心。
「往后,我就不陪你了, 你自己好好过,也不用那么早来找我……」
朕的皇后, 朕呵护多年的皇后, 最终还是枯萎了。
33
皇后去世,朕辍朝 8 日,一个月后追悼皇后,朕找了好多溢美之词表彰她「恪尽诚孝」「宽仁待下」「佐联内治, 尤极敬勤」……
之后, 朕对朝堂之事就有点懈怠了。
毕竟之前是想着,早点干完,早点找皇后玩。
早点撂挑子早点退位, 当个闲散太上皇。
现在能跟朕说上话的人已经没有几个人。
老三自从亲政后,脸色越来越沉重。
就跟朕当年一ţũⁿ样,一脸的牛马样。
他比朕倒霉, 朕当时还有皇后、皇额娘安抚, 他什么都没有。
有几次大半夜, 偷跑去皇陵, 抱着皇后的墓碑, 哭得稀里哗啦的。
守皇陵的护卫,还以为遇鬼了。
奏请了几次法事。
就他那熊样,朕退休怕是无望了。
只能再为他多干几年。
皇后去世, 朕又迟迟没再立皇后。
就有人按捺不住了。
时不时就奏请另立皇后。
看来是太闲了, 都来管朕的家事了。
是朕最近忙着缅怀皇后,忘记敲打你们,皮痒了?
谁提, 朕就降谁俸禄。
再提朕就让刑部按族谱查谁, 最好别让朕抓住你们九族里的任何一点过失。
一番敲打下来,群臣安静如鸡。
只是总有一些自作聪明的人。
不知从哪找来神似皇后的秀女,要送进宫。
朕几岁, 她几岁?
朕都能当她爷爷了, 还能行人事?
你们龌龊,别把朕也想成你们一样。
统统送进刑部, 去试试刑部的新刑具。
34
朕就这样又坚持了几年。
老三也终于可以独挡一面。
朕可以安心放手了。
朕老了。
垂垂老矣。
那滔天巨浪般的洪流, 却依然势不可挡。
朕从前还能追得上,现在却快要淹没朕了。
从前万国朝圣,如今边陲矮寇都敢叫嚣进犯。
还有朕那个笔友, 白毛卷发, 最近写信过去问候。
却被告知他早已被砍了头。
现在当皇帝还挺危险的。
还好朕,苟到了最后。
国起码没灭在朕手头上。
接下来就看老三咯。
你要问朕做皇帝什么感觉?
还是朕当初说的那样。
父不父、母不母、妻不妻、子不子。
牛马不如。
不过现在,这个班, 朕终于可以不用干了。
23:00 终于可以就寝了。
希望今日能梦到皇后。
皇后啊,你已许久未出现在朕的梦里了。
江南的行宫修建好了,朕可以带你去看看后山的海。
真的很好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