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ategorized

分手后她在食堂投毒

21 岁的女大学生,决定报复世界。
于是,她购买了 700 克砒霜,掺进了学校食堂的面粉里。
803 名学生,因此中毒。
而她之所以这么做,竟然是「因为爱情」。
这是一起「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特大投毒案!
1.饭菜有毒
1992 年 6 月 18 日中午。
河南省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正在食堂吃饭。
突然,有人吃着吃着,直接吐了。
周围的学生看见这一幕,全都愣住了。
然而,还没等他们搞明白状况,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呕吐不止。
有人甚至倒在了地上,一边呕吐一边抽搐。
所有人傻眼了,他们立即看向桌上的午餐。
什么情况,这饭菜有毒吗?

眼见倒下的学生越来越多,食堂也变得一片混乱。
学生会主席连忙冲向校长办公室,报告这一情况。
校长听完后,也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立即前往食堂,查看学生的情况。
结果刚一出门,就被眼前的一幕,吓得心惊胆战。
有学生走着走着,忽然就倒在地上,疯狂地呕吐。
身边没中毒的同学,直接被吓得手足无措。
此时的校长还不知道,出事的学生,已经遍Ţůₖ布ƭū⁶整个校园。
除了学校食堂,宿舍、楼道、教室、厕所等地方,也不断有学生倒下。
他们的症状,基本差不多:
轻则口吐白沫,呕吐不止;
重则面色惨白,浑身不断抽搐。
整个校园乱成了一锅粥,到处都是学生哭爹喊娘的声音。
校长立即意识到,这是发生了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
他连忙安排学校医务室,展开紧急救援。
结果,医生用药后发现,根本没有什么效果。
最先中毒的那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了高烧、神经障碍等症状。
更让人心惊肉跳的是,中毒人员还在不断增加。
短短 1 个小时,就达到了 600 多人。
校长人都要疯了!
学生的性命危在旦夕,医务室却束手无策。
这样拖下去,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于是,校长以最快的速度,联系了附近的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
那里驻扎着部队的医院,可以解燃眉之急。
工程学院的领导一收到求助,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他们立即联系校医院,让他们放下手头的工作,前往财税专科学校支援。
然而,到了现场后,医生们也是一个头两个大。
中毒的学生太多了,黑压压一片看不到头,人手根本不够用。Ŧū́ₑ
没办法,他们只能做了一个决定。
2.致命毒药
为了合理安排医疗资源,医生当即决定:
轻症患者,留在本校医务室治疗。
重症患者,立即转移到工程学院抢救。
很快,中毒最深的那批学生,被送到了急诊部门。
然而,即使这样,医院还是被瞬间塞满了。
床位一下子告急,每张病床上都躺了好几个学生。
没办法,医院只能派人,搭建了许多临时抢救点。
医生们立即开始了催吐、洗胃、输液等一系列抢救措施。
但是,效果依旧不明显。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
不仅中毒的学生越来越多,重症患者的数量也在飞速增长。
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也顶不住了。
两所学校的领导没办法,只能把情况汇报给了上级部门。
这时候的中毒人员,已经超过 700 人,逐渐逼近 800 人的大关。
得知这个消息后,整个郑州乃至河南都被震惊了。
这绝对是河南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中毒事件。
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恐怕会成为一场灾难。
市政府当即命令卫生局和市公安局,火速展开救援。
公安维持秩序,卫生部门指挥各大医院,分担中毒的学生。
数百名学生,被送往郑州市人民医院、河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
一直忙碌到傍晚,所有中毒学生,总算都被安置好了。
但新的问题,随之也来了——
由于不知道学生中了什么毒,医生也没办法提供有效治疗。
他们只能通过催吐、洗胃,暂时延缓症状。
然后,等待警方寻找答案。
与此同时,专案组已经封锁了学校。
他们对食堂当天中午的饭菜,进行了采样检测。
结果,却吓了所有人一跳。
食堂的饭菜里,竟然检测出了大量的三氧化二砷!
这玩意是什么呢?
看到这个专业化学名称,你可能一脸懵逼。
但它有一个常用俗名,你肯定听过。
因为,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砒霜!

众所周知,这玩意是古装剧里的常客,杀起人来那叫一个狠。
一个不慎,这几百人全得交代在这!
现在的紧要问题,显然不是追责。
为学生们解毒,才是重中之重。
万幸的是,砒霜虽然是剧毒,但在现代社会,已经有了解药。
这个消息一出来,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中毒的学生们,总算有救了。
然而,当医生开始治疗时,却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解毒的药品,不够用了。
3.命悬一线
砒霜的解药,是一种名叫二巯基丁二酸钠的特效药。
可正因为是特效药,平时很少用到,所以医院的储备也不多。
相关部门翻遍了整座郑州市,最后只找到 30 盒。
这时候,中毒的学生已经达到了 803 人。
其中,重症患者足足有 743 人。
30 盒药,完全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够用。
郑州市没办法,只能通过河南省向全国求助,寻找这种特效药。
或许真的是天无绝人之路,好消息很快就传来了——
上海一家医药公司,刚好储备有大量二巯基丁二酸钠。
他们得知情况后,表示可以将药品供给郑州。

听到这个消息,所有人都无比兴奋。
只要有了特效药,中毒的学生就有救了。
但很快,新的问题又来了。
那个年代,国内的交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
从上海到郑州,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坐飞机。
而问题在于,消息传来时,已经到了后半夜。
两地之间的航班,早已经停了。
上海医药公司,就算想要立即送药,也是有心无力。
可中毒的学生,情况却一直在恶化。
许多重症患者,甚至出现了休克、昏迷的现象。
情况十万火急,803 条生命危在旦夕!
如果中毒的学生,不能尽快用到药,很可能出现无法挽回的惨剧。
怎么办?
相关部门心急如焚,只能再次请求上海想想办法。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上海立马作出了紧急调整。
在医药公司的申请下,航空公司紧急协调了一架从上海飞往西安的客机。
这架飞机将会带着药品,中途暂时在郑州降落。
6 月 19 日上午 11 点,承载着所有人希望的 840 盒特效药,伴随客机从上海起飞了。
2 小时后,飞机降落在了郑州机场。
郑州市的相关部门,早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
拿到 840 盒特效药后,就以最快的速度,分发到了各医院。
抢救工作一直持续到下午 5 点。
803 名学生的病情,全部得到了控制。
即使是重症患者,情况也开始好转。
所有人都脱离了危险,没有出现一例人员死亡。
这简直就是不幸中的万幸。
劫后余生的喜悦,萦绕在所有人的心头。
救援工作,暂时可以告一段落了。
人救下来了之后,一个萦绕在所有人心中的疑问,就被提了出来:
大学食堂的饭菜里,为什么会有砒霜?
到底是谁这么歹毒,要置所有人于死地?
事件真相的离谱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4.反常的女生
案件发生后,专案组就展开了调查。
财税专科学校,总共有两座食堂。
警方化验了所有原料,最终在二食堂的两袋面粉里,发现了超量的砒霜。
很明显,这两袋面粉,就是本次中毒事件的源头。
警方第一个怀疑的对象,就是面粉的供应商。
但调查之后,并没有发现问题。
不是面粉供应商,那会是谁呢?
难道是食堂的炊事人员?
警方又将二食堂的相关人员,全部查了一遍。
结果,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这就奇怪了,最容易接触到食堂的人,全都没有问题。
那凶手会是谁呢?
警方一时没有更多线索,只能采取笨办法。
他们开始调查,郑州市近一年内,所有购买砒霜的记录。
但问题在于,这么做完全就是大海捞针。
等他们查出来后,凶手很可能早就跑路了。
就在警方一筹莫展之际,案件终于出现了转机。
6 月 24 日,一部分症状比较轻的学生已经出院,并且陆续开始返校。
警方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了走访调查。
没想到,还真得到了一条重要线索。
有人表示,一个名叫李云的女生,很可能有问题。

这个李云,是 90 级税务专业的学生,今年已经大二。
为什么说她有问题呢?
据她的同学说,李云仇视学校,仇视身边的所有人,动不动就喊着要报复世界。
不仅如此,有人还回忆起,李云在案发前一天,突然买了一副塑胶手套。
最关键的是,案发当天,李云一反常态地没有去食堂吃饭,而是在宿舍里吃方便面。
在那个年代,方便面可不是什么廉价的「垃圾食品」。
相反,它是普通人平时舍不得吃的「美味」。
这种种反常的迹象,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他们立即调查了李云。
果不其然,又发现了更多的华点。
警方了解到,李云将在今年暑假,被学校勒令退学。
一个大二女生,好端端的为什么会被退学呢?
这个问题还没搞清楚,又有学生爆料了一条重要信息。
中毒案发生后,有很多学生都在讨论:
为什么凶手不把砒霜,投进学校蓄水池呢?
那样的话,遭殃的人不是会更多吗?
结果李云听到后,却表示:
砒霜是白色晶体,微溶于水,投在水中容易被发现。
而混在面粉里,不仅不会被发现,效果还会更好。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根本接触不到这种剧毒。
李云一个小姑娘,学习的也是税务专业,怎么会对砒霜这么了解呢?
警方当即推断,李云有重大作案嫌疑。
6 月 25Ŧũ₅ 日凌晨,警方突击搜查了李云的宿舍。
结果在她的床下,找到了一只挎包,里面还有一副塑胶手套。
警方检测后发现,上面含有与食堂面粉中成分相同的砒霜。
除此之外,她的桌子抽屉里,藏有大量农药、硫酸、菜刀、匕首、锯条等物品。
最重要的是,警方在郑州一家药店,查到了她购买砒霜的记录。
事情到了这一步,警方基本可以断定,李云就是投毒的凶手。
他们立马将李云逮捕,连夜进行审讯。
面对铁证,李云自知没法狡辩。
她只能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当Ţū́ₖ警方听完她的作案过程后,直接被震惊了。
5.计划与行动
李云告诉警方,一开始她并没有想到投毒。
她打算用浓硫酸泼同学,或者用匕首等凶器随机杀人。
但考虑到自己是个女生,没有那么好的身手。
这些杀人计划,就被她放弃了。
没过多久,李云在图书馆查资料时,无意中看到了砒霜。
她当即有了一个新想法——
投毒!
然而,她仔细了解后,却发现了一个问题。
砒霜因为剧毒的特性,国家管控得很严格。
想要购买砒霜,必须有相关的手续。
李云一咬牙,决定自己伪造相关的文件。
她先后几次跑到印刷厂,靠着出卖身体,从工作人员那里换来了一些铅字。
然后用这些铅字,伪造了「河南省肿瘤医院」的印章。
紧接着,她又从一名有医院背景的同学手里,骗来医院专用的信笺纸。
目的,是为了伪造医院的介绍信。
但等到下笔的时候,她却迟疑了。
如果用自己的笔迹,搞不好会出什么岔子。
于是,她请农业大学的朋友,吃了一顿饭。
再以帮忙书写命题应用文为理由,让朋友代写了一封介绍信。
完事后,盖上伪造的印章。
购买砒霜的手续,就这样弄好了。
现在,万事俱备,只差买砒霜的钱。
李云再次故技重施,用身体从学校电工那里赚了一笔。
就这样,她带着伪造的手续,于 5 月 2 日、12 日、27 日,分 3 次购买了 700 克砒霜。

准备工作完成后,她开始谋划投毒行动。
综合考虑了许多因素后,她决定将毒药投到学校的二食堂。
因为二食堂主营面食,平时吃饭的人最多。
然而,等到要行动的时候,她又发现了一个难题。
投毒这种事,不可能光明正大,只能半夜偷偷摸摸干。
可宿舍楼到了晚上就锁门,根本出不去。
这该怎么办呢?
李云到处观察,很快找到了一个漏洞。
一楼有厕所,只要把窗户的铁条锯断,很容易就能翻出去。
于是,她花了好几天,锯断了厕所窗户的铁条。
随后,她静静Ŧû⁽潜伏,等待作案的机会。
6 月 18 日凌晨 1 点多,所有人都在睡觉,李云偷偷行动了。
她带上准备好的塑胶手套和砒霜,从厕所离开,潜入了学校二食堂。
随后,她在两袋面粉,以及搅面机和面条机里面,投入了所有砒霜。
做完这些,她原路返回,复原了厕所窗户的铁条。
为了不被人发现,她还把衣服裤子洗了一遍,一直忙活到了凌晨 4 点。
第二天,毫不知情的食堂人员,用这些「毒面粉」做了午餐。
学生们也如同往常一样,来到食堂吃饭。
李云因为做贼心虚,躲在宿舍里吃泡面。
惨剧,就这样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听完这些,警方震惊之余,也无比愤怒!
李云为什么要下毒,谋害这么多同学呢?
要知道,这起投毒案,之所以没有闹出人命,并不是砒霜不够毒,而Ťùₓ是因为救援很及时。
如果当时的上海医药公司,没有储备足够的特效药。
最终的结果会怎么样,根本不敢想象!
对于这个问题,李云并没有隐瞒。
只不过,答案却让所有人都傻眼了。
她的作案动机,竟然是「因为爱情」。
6.畸形的恋情
故事,还要从两年前开始说起。
19 岁的李云,带着憧憬来到了大学校园。
李云平时热爱诗词和文学,尤其喜欢看言情小说。
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比较「恋爱脑」。
她一直希望,能在大学校园里,谈一段「甜甜的恋爱」。
没承想,这个愿望很快就实现了。
1991 年,李云遇到了一个姓庄的男人。
这个庄某,属于校外的社会人员,在学校的干训处专业证书班进行培训。
庄某比李云大了十几岁。
大家普遍觉得,两人根本就不合适。
但偏偏庄某很体贴,经常照顾李云。
有了闲时间,就带李云各处转悠,陪她吃喝玩乐。
情窦初开的李云,哪能抵挡这种攻势。
很快,她就「坠入爱河」,无法自拔。
然而没过多久,李云就发现了一件事——
庄某已经结婚了,并且还有了孩子。
李云人傻了,她莫名其妙「被小三」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最理智的选择,应该是与对方划清界限,结束这种不正常的关系。
但李云心中,却是一万个不乐意。
她直接找到庄某,让他二选一。
要么跟他老婆离婚,要么跟自己分手。
庄某一听这话,也很难抉择。
他的想法,当然是「既要又要」,两头都不放弃。
于是,他就哄骗李云,说自己会尽快离婚,以此来拖延时间。
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庄某一直没能兑现自己的承诺。
这下,李云实在忍不住了。
她一气之下,找到庄某的老婆,想要彻底摊牌。
然而,万万没想到,庄某的老婆不是个好惹的主儿。
她直接来到财税专科学校,举报了李云和老公的不正当关系。

那个年代,乱搞男女关系,是一件很严重的事。
学校知道后,直接开除了庄某,然后将李云记大过,留校察看。
这个结果一出来,李云直接蒙了。
她的人生,从此跌入了谷底。
父母知道后,骂她家门不幸,亲人变成了仇人。
同学知道后,也很鄙视她,甚至会拿这件事嘲弄她。
昔日的朋友,虽然没有明说,但也默默跟她划清了界限。
李云成了别人口中的「社会渣滓」,狗见了都要冲她吐口痰。
她完全接受不了这种落差,索性直接破罐子破摔了。
1992 年 5 月,李云又干了一件严重违纪的事。
有一位同学的父母, 往学校寄了一笔汇款。
李云知道后, 竟然大着胆子,冒领了这笔钱。
事情败露后, 学校彻底对她失望了。
她的处分, 也从留校察看变成了退学。
要知道,那可是 20 世纪 90 年代。
即便是专科生, 含金量也是非常高的。
如果李云安心学习,等她毕业之后,很容易就能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但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退学这件事, 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出意外, 李芸直接黑化了。
她开始憎恨世界,憎恨学校,憎恨身边的所有人。
「你们不是看不起我吗?我也不让你们好过!
「我的人生已经完了, 那就一起毁灭吧!」
仇恨占据了李云的内心,她发誓, 要让所有人付出代价。
就这样,她在心中一点点酝酿罪恶。
最终, 策划并实施这起「6·18 特大投毒案」。
7.尾声
由于这起案件,涉及了 803 条生命,性质极其恶劣。
因此,始作俑者李云,可以说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李云被捕后, 很快就被判处了死刑。
1994 年 3 月 12 日下午, 李云被执行死刑。
这起骇人听闻的投毒大案, 终于落下了帷幕。
然而, 案子虽然结束了,但它带来的影响, 却没有消失。
这起案件, 虽然并没有造成人员死亡。
但许多重症患者, 都落下了后遗症。
有的人心肌损伤、四肢无力,正常生活都成了问题。
有的人患上了多发性神经炎,余生都将遭受折磨。
即便是那些侥幸没中毒的学生, 估计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
而这一切, 仅仅是因为李云一时的私愤。
这起案件背后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
比如那个有妇之夫庄某,就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他没有欺骗李云的感情, 这一切或许都不会发生。
对于李云来说,如果她当初能够狠下心来,结束与庄某的感情。
那么, 她的前途或许依旧可期,不至于走上后来的不归路Ṭù⁰。
只可惜,现实没有如果, 一切也不能重来。
为了一时的私愤, 李云就让 803 名无辜的同学,被迫用生命安危买单。
可见,有时候,畸形的「爱情」, 真的会要人命!
参考资料:
郑州「6·18」特大投毒案——河南党史方志
震惊河南的「6·18」特大投毒案告破——中国新闻网
特大中毒事件已查清,投毒犯罪分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人民日报
报复与毁灭——河南财专「6.18」特大投毒犯李云犯罪始末——湖北政协《世纪行 1994 年 04 期》
河南省财税高等专科学校「6·18」特大中毒事件现已查清,系犯罪分子投毒所致——新华社郑州 27 日电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